📘
序时录
  • 序时录 - 书单与记录
  • 书单
    • 《开放社会及其敌人》
    • 《社会心理学》
    • 《历史决定论的贫困》
    • 《金融炼金术》
    • 《摆脱共情》
    • 《超越金融》
    • 《投资最重要的事》
    • 《后疫情时代:大重构》
    • 《传染:为什么疾病、金融危机和社会行为会流行?》
    • 《专业投机原理》
  • 记录
    • 关于媒介的想法和猜想
    • 偏见的真伪和消除偏见
    • 「暴政之课」
    • 逆向淘汰/内卷:体制问题的遮羞布何时撤下
    • 不确定性:归因偏差与认知象限
    • 常见的网络审查误解
    • 写博客难以坚持的底层原因和实证解决
    • 回顾《物种起源》:对达尔文的误解与社会启发
    • 意识形态、合法性和心理疾病
    • 语言腐败:写博客的初心
    • 回顾大重置
    • 唯物历史主义最终败给了市场
    • 意识形态、合法性和心理疾病
    •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:行为经济学的贫困
    • 《开放社会及其未来》:柏拉图衰败论的现代意义
    • 语言腐败:写博客的初心
    • 青春疼痛文学的消逝:温室教育下的绝望
    • 政府的艺术
    • 使用Rinkeby与IPFS铸造专属NFTitled
    • 杠铃策略:逃离债市
    • 去中心化治理与通证国家
    • 使用syntropy stack搭建wireguard
    • 期货复盘总结1
    • The 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:遗憾最小化框架
    • Defi估值:Market cap/TVL
    • 回到原点:投资思维
    • 对谐波交易的补充(价格行为篇)
    • 杠铃策略:正凸性效应(资产配置篇)
    • 教育的「假性正向」
    • 娱乐至死2.0:你没有选择
    • 因果无序:对《人口:中国的悬剑》的补充
    • 稳定币操纵市场的可能性
    • 反脆弱:空前的稳定只是表象,隐性凸显反脆弱性
    • Skin in the game:不对称陷阱的基本原理
    • 为何一定的不平等是有必要的?
    • 探讨贫富不均的逻辑
    • 科学哲学和危机干预的悖论
    • 谬误性和反身性对反馈环的作用
    • 后疫情时代:市场去杠杆化
    • 后疫情时代:混沌政治格局
    • 后疫情时代:不可避免的恶性通胀
    • 传染网络和梅特卡夫定律
    • 人们是否可以理性地共情?在中国为何难以摆脱共情?我们应该做些什么?
    • 繁荣的悖论:在最不可能出现繁荣的地方创造繁荣
    • 现象终究是表象:技术主导地位不可撼动
    • 组合进化:对技术的追逐不会有尽头
    • 代币经济和美国金融监管的冲突:SEC对Ripple的71页投诉报告解析
    • 股票的反身性
    • 反身性的矛盾:否定还是承认
  • Archive
    • Archive归档用处
    • 後革命的幽靈(三):耽美文學的愛與暴力|戴錦華
    • 网络文摘:客观评价习近平
    • 【暴政之課.前言】當暴政成為事實 歷史給香港人的教訓
    • 【暴政之課.1】專訪哈維爾傳記作者 共產捷克給香港人的啟示:活得磊落,就是對抗極權
    • 【暴政之課.2】專訪韓國光州紀錄片導演 重光前的沉寂期 守護真相直至「那天」來臨
    • 【暴政之課.3】專訪台灣學者吳乃德:長達 38 年的恐怖戒嚴 唯靠人的意志穿越黑暗
    • 【暴政之課.4】跟蹤、監視、封殺、抓捕 — 中國維權人士的經歷(及香港新日常)
    • 【暴政之課.5】在末日來臨前 戴著腳鐐跳舞的公民行動者
由 GitBook 提供支持
在本页

这有帮助吗?

  1. 记录

繁荣的悖论:在最不可能出现繁荣的地方创造繁荣

上一页人们是否可以理性地共情?在中国为何难以摆脱共情?我们应该做些什么?下一页现象终究是表象:技术主导地位不可撼动

最后更新于3年前

这有帮助吗?

繁荣扎根荒芜,悖论造就盛世。

简单地抹除贫穷的表象(例如低质量的教育、不合格的医疗、早该的政府管理、奇缺的基础设施等)。这些想法和做法根本无法带来持续的繁荣局面;只有对特定类型的创新加大投入,也就是大力发展开辟式创新,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。

这些表象往往都是“直接”导致了贫穷,而这样偏颇的因果机制才是无法扶贫的原因,尽管它多么精准地到单元级别的援助,但是这些都只不过是贫穷的表象,而贫穷的背后是蕴含着一个死循环,创新的可贵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我们一般探求问题都寻从What和How等方式,但是这些都不能聚集于问题的本身,言外之意,What和How都是“外表”,我们更应该想“什么引发了什么”(What Causes What),这也是繁荣的悖论所贯穿的理论。

案例:Celtel, Model T

所有市场都是被创造出来的

如果企业只聚集于细分市场中的已有的用户数量,那么我们称为存量市场,但是依靠这样的市场,想要达到高速增长是非常困难的;尽管持续式创新可以薄利多销,但是别的企业同时也在争夺同一批用户。

案例:凯美瑞,典型的“消费经济”,不断改良,持续式创新

苹果的智能生态

效率式创新:资源开采,雇员数量下降

持续式创新和效率式创新都非常有限,尽管它们能帮助各国保持竞争力和活力,但是经济增长点并不来源于它们,称之为 开辟式创新。

  • 以未消费市场为目标的商业模式

  • 使能技术(以越来越低的成本带来越来越高的绩效的技术)

  • 新价值网络(决定一间企业的成本结构)

  • 应急策略(向潜在的顾客多多指教)

  • 高层支持

带来的无非是三样结果:利润、就业和文化变迁;利润非常好理解,是成长增长的动力源泉,而产生了新的工作岗位,工作岗位的增加并不仅仅是经济价值的累计,更多的是帮助人们建立自尊和对家人的抚养能力,更多的研究说明:有工作的人没有时间(也没有意愿)从事犯罪活动。

最难以察觉又有最强大影响力的是新市场引发并建筑的文化变迁,开辟式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大众化,最重要的是让雇员和投资者都得到一定的所有权机会,这对于实现利益的民主化有强大的推力,如果多数人意识到,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,那就是让人们以投资者、生产者或用户的身份投身于一个新市场,那么这些人很可能改变自己对社会价值的看法,新市场足以改变社会文化,而对一个繁荣的国家,这样的改变充满着无限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