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疫情时代:大重构》
互联网络
即时文化:什么都追求速度,政策、产品或概念的有效期,以及决策者的权力周期或项目的生命周期,都会急剧缩短并且往往难以预知
重大系统性转变和颠覆往往也是如此:事情通常先是缓慢渐变,然后再莫i个时间发生突变。宏观层面的大重构可鞥也遵循这一规律,遵从指数级别增长,即马尔萨斯主义。
造成这些影响的朱亚鹏原因之一是参与者缺乏耐心,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问题:基于速度的栋梁交易会导致股票价格持续偏离基本价值或“正确”价格;以及选民在选举期间的活动。
复杂系统的特点:组成系统的要素间缺乏明显的因果联系,使之几乎无法预测。在内心深处,我i们会意识到系统越是复杂,就月可能出错,也月可能发生意外或异常并向外传播。
三个衡量因素:
1.系统中的信息量或成分的数量
2.信息或成分间的关联性,即互动相应的动态变化
3.非线性影响(非线性要素通常被称为“临界点”)
疫情和资本的关系
战争会会消灭资本,让利率增加,引发更多经济活动;疫情使实际利率降低,经济活动陷入低迷,消费者储蓄增加,有可能有利于劳方
疫苗的出现:集体免疫力取决于最薄弱的一环,有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为之有效
V型数据:
1.PMI不代表商业活动走出低迷,而是因为在严格封禁导致的间歇期结束后,经济活动必然显著回升
2.值得关注的是储蓄率,仍然处于历史高位
“青年膨胀”国家和自动化是冲突的,年轻人无法搭上经济增长的快车,人口红利变成人口噩梦 有关阅读《人口:中国的悬剑》
政策制定者过于依赖GDP来衡量经济繁荣,导致了目前出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枯竭的状况,GDP或人均GDP等平均值逐渐无法衡量个人生活质量,贫富差距不平等是其中一方面,应当更系统化地加以追踪。
人的幸福感并不主要取决于“财富“因素如GDP,更多地取决于无形因素(如便利地医疗保健和健全地社会结构)而非物质消费,尊重环境、同理心、多元价值观等概念可能会得到普及,成为现代社会的特征。
恶性通胀
高额财政支出的影响:
1.央行承诺购买维持低利率的所有必要债券
2.不确定性会抑制私人投资并刺激预防性储备
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应对危机所需的财政空间,资本外流+商品价格下跌,如果推出扩张性财政政策,这会导致汇率下跌,尽管各国都发挥“最后支付人”的作用以防止疫情引发的大规模裁员和商业经济衰退。
央行官员一定程度上是民选官员的附庸,货币和财政的相互独立性不再存在,政府的干预可能长期存在(保就业工程),当这样的独立性被消除后可能导致不可控制的通货膨胀
如果财政要进行完全货币化,同时利率趋近于0,无法使用传统货币方法以刺激经济,如果实行深度负利率政策,就存在货币风险。
财政赤字货币化:直接定点撒钱,涉及政治和社会形态问题,一旦社会有某种共识“能省钱的摇钱树”,那么官员就会引发更多货币,社会对此依赖越多,那么效果越差,这是社会预期问题,最终都沦为严重的通货膨胀。
最后更新于
这有帮助吗?